首页>新闻动态>党群工作

【广东广播电视台】省科学院: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创新资源精准对接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4日来源: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主持人:欢迎来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民声热线“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声热线访谈室”的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星月。本周我们专门邀请到了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廖院长您好!

  廖兵: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

  主持人:廖院长,省科学院是第一次来到我们“广东民声热线”节目中,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熟悉,就会问:科学院是干嘛的?搞科研的吧?和咱老百姓有啥关系?能为我们办啥实事?所以节目一开始,先请廖院长和我们介绍一下,省科学院的职能范畴是什么?哪些老百姓平时接触到的领域是与省科学院密切相关的?

  廖兵: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组建了新的广东省科学院,赋予省科学院的发展定位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兼顾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更好地满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省科学院是“搞科研”的,但又不仅仅限于“搞科研”,被注入了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基因,目标是“打造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以科技助力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已融入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省科学院科技创新领域涵盖生物与健康、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装备与制造、电子与信息、智库与服务六大板块,这些领域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再来听听,2021年广东省科学院都要为群众办哪些实事:

  一是科技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深入调研我省20个产业集群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举办科技下乡等活动,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科普助力民众提升科学素养。发挥35个科普场馆作用,开展科普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传播科学文化理念。

  四是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开放全院近200个科技平台支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满足群众对科技资源信息的需求。

  主持人:刚才我听到科学院今年主要做四个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如果选其中三样来展开说说,您会选哪三项?

  廖兵: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科技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以及科普助力民众提升科学素养,这三项分别涉及到工业、农业和教育,与大家密切相关。

  主持人:那我们先来说说您刚说的第一项:科技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可能说一些太高精尖的咱老百姓也不一定听得明白,那咱们就来说说,最近发生在广州的这轮疫情吧。面对这轮疫情,各部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背后肯定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省科学院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防控疫情做了哪些工作呢?

  廖兵:省科学院作为省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组成员单位,自去年疫情暴发以来,迅速整合全院科技资源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彰显“科技担当”。比如院属地理所,及时研发出“广东省疫情防控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对我省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提供决策支撑,攻关团队还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智能制造所,助力企业在短期内打造出高速口罩生产线(设计生产速度为1000片/分钟)。化工所,攻克医护人员护目镜起雾问题,联合企业提供防雾护目镜40多万副。测试所等,为疫情防控物资开辟快速检测通道,协助相关部门对本地区生活必需品进行抽检。

  此外,我们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筛选、防护物资技术改造、生物安全等领域,全力以赴开展应急科研攻关,以“科技担当”助力疫情防控。

  【电话连线1】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 杨骥博士

  主持人:您这么一说,我突然就觉得科学院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你们的工作其实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还挺近的,因为高大上的科技成果最终还是要惠及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所以接下来咱们不妨连线地理所应急攻关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设计的杨骥博士。杨骥博士,您好,请问当初怎么想到设计这个系统?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杨骥:本次疫情防控与2003年的SARS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为此我们发挥地理学科优势,从三个模块入手,一是人群迁徙规模分析与预测模块,利用互联网迁徙指数等大数据,对重点地区输入人群规模及分布开展分析,评估、预测疫情风险。二是疫情传播路径三维可视化模块,通过三维地图的方式展示病例的相关信息,并对各病例社会关系等信息进行调查统计,构建疫情三维时空传播链。三是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分析模块,通过各地市及县区的疫情风险指标与防御指标,构建我省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图。根据目前情况,我们还不断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主持人:好,谢谢杨骥博士。其实我知道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只是“科技促进产业创新发展”项目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冰山一角,省科学院具体来说有哪些服务企业、产业的举措呢?

  廖兵: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因城施策、因企施策,确保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我们与地方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佛山、梅州等市以及乳源等县共建研究院或技术服务中心22个,精准服务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在重点企业设立工作站,与凤铝铝业等共建企业工作站 21家、研发中心18家、联合实验室5家,把企业的“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清单”,助力行业龙头创新发展。我们实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牵头或参与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9家,组建近200人的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一线,针对企业技术“疑难杂症”进行现场“把脉开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广东20个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大力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通过共建科技孵化园、开发成果在线交易平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等多措并举,探索建立省科学院特色的技术育成孵化模式,推进创新资源、科技成果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主持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刚刚您提到,探索建立省科学院特色的技术育成孵化模式,这个模式有什么特点?

  廖院长:我们按照“一院两制三体系四融合”发展思路,打造以公益性的知识转移创造体系、市场化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以及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的技术育成孵化模式,通过建立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技术发明者、技术经理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等的利益以股权形式固化于初创技术公司,推动科技成果的育成孵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有得转、转得了、转得快、转得好”。

  主持人:在这方面我们省科学院做了不少工作,成效如何?能举个案例吗?

  廖兵:成效还是不错的。去年省科学院技术服务企业超过3.5万家,孵化初创高技术公司36家,“四技”收入在全国2072个科研院所中排名第4位,居在粤研究机构第1位。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错孵化案例。比如我们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立足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在大埔县技术育成孵化成功了一个制造稀土发光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出系列高性能发光材料并已市场化应用,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个技术成果从育成孵化到规模产业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再比如,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出了全链条孵化载体,成立了院士创新成果转化中心、离岸孵化器以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从德国回国创业的姜南博士在佛山院的支持下,正全力打造国内首个按照德国体系和标准建设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功率半导体可靠性检测中心,由中心孵化的广东能芯半导体科技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

  【电话连线2】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姜南博士

  主持人:现在让我们连线一下佛山产研院功率半导体可靠性检测中心的姜南博士吧。姜南博士,您好,请问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省科学院佛山产研院给予您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姜南:省科学院在我创业的整个过程中给与我全方位的帮助。2018年我产生在国内创业建设可靠性检测中心的念头的时候,我就通过一些渠道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省科学院在调研过市场的发展情况之后,最迅速最积极也最全面的给我落地支持。当我还没有回国的时候,省科学院已经在帮我对接地方政府政策,探索地方产业需求,帮我寻找到可靠性检测中心最佳的落地地点。而在公司组建的阶段,省科学院帮助团队制定股权方案与公司各项制度,并全面负责协调解决实验室建设装修与环保消防评估等团队不擅长的问题。在公司运营的阶段,省科学院帮助公司建立了财务账目管理、项目5S管理等多项公司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总体来说,省科学院在可靠性检测中心的筹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关键性支持,帮助公司走向成功。

  主持人:所以科学院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服务好技术型、科技型企业,让科学技术接地气儿、最终能够服务老百姓。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说今年的第二项重点任务: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去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挑战更大了、任务也更重了,省科学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廖兵:我们聚焦“科技+”,重点从平台、人才、产业和环保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聚焦“科技+平台”,对接粤东西北实际需求,下沉创新资源,在当地建设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平台。二是聚焦“科技+人才”,组织涉农研究所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全省范围积极行动,比如去年暑期,下乡专家102人次,对接贫困村38个。三是聚焦“科技+产业”,与乳源县开展“3+1”结对帮扶工作,在当地建设产业创新园;在定点扶贫村开展“技术+资金+农户+公司(基地)”产业化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全部脱贫。四是聚焦“科技+环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农田土壤重金属阻控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的空白,为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贡献了我们科学院的一份力量。目前,核心技术累计推广400多万亩,新增达标稻谷300万余吨,相当于2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主持人:说到乡村,说到粮食,我总会想到一位老人,上个月刚离开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我们知道,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南繁育种事业,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这场“种子的战争”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那咱们省科学院是如何布局南繁育种的?

  廖兵:省科学院立足自身在南繁种业领域的特色、优势和基础,汇聚合力,今年新组建了南繁种业研究所。研究所以“因南繁而兴、向种业而生”为宗旨,聚焦C4(甘蔗、玉米等),兼顾C3(水稻、小麦等),构建C4植物种业创新高地和广东种业硅谷南繁服务支撑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到南繁育种基地与我院科研人员探讨过“口粮问题”,充分肯定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并鼓励科研人员继续钻研。2016年以来,研究所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建立南繁育种科技合作研究,并积极配合和参与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中。

  主持人:南繁种业研究所将发挥哪些作用呢?

  廖兵:归纳起来,一是为国家已经在海南建立的相关种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原创性种业高技术提供技术育成孵化服务;二是作为组织载体,引进集成国内外原创性种业健康高技术提供技术育成孵化服务;三是促进南繁种业健康技术国际交流,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四是为种业产业发展持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种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电话连线3】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所长 安玉兴

  主持人:刚才,廖院长提到南繁育种的长远发展与规划,接下来让我们连线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所长安玉兴。安所长,您好。请问您是怎么看待省科学院布局南繁育种的?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安玉兴:国家南繁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广东省科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南繁制种的单位,这次组建南繁种业研究所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大工作部署,我们全所上下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先后建成了被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局认可的种质资源圃、全国杂交制种基地、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三亚研究基地、广东省南繁服务中心等;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打造全链条的南繁种业服务支撑平台,努力以种业科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歌曲——老鼠爱大米】

  主持人:谢谢……。这首《老鼠爱大米》是袁隆平老先生平生最爱听的一首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一样陪着你”,歌词里唱的不正是袁隆平老先生对水稻的爱吗?再次缅怀袁老先生,因为他不仅将杂交水稻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更是在不少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向往科学的种子。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知道广东省科学院也很重视这块儿,所以今年要推进的第三个项目就叫“科普助力民众科学素养提升”。廖院长,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分工作的推进情况?

  廖兵:一直以来,省科学院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现有以各类标本馆、博物馆、图书文献资源库、种质资源库等为主体的各类授牌科普基地35个,其中省级及以上19个。去年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超300场次,线上和线下受众超170万人次。今年,我们将学习党史与党领导下的科技进步史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科普体验、科普答疑、科学游戏等科普活动。

  主持人:各地科学院都在做科普工作,您觉得我们广东省科学院的品牌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廖兵:科普工作队伍建设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形成了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青年科研人员和专职科普人员等科普工作梯队。另外,更多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加入,“专家博士讲专业科普”风格特色突出。

  科普活动开展上,我们重视科普队伍进校园,包括深入乡村的中小学。比如,今年举办“科普悦读进校园”系列活动、助力学校举办的科技节游园活动等,这些活动深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在创新形式上,我们在将省科学院大院建设“科普小镇”,展示面积将近9000平方米,采取1个小镇+多个驿站的管理模式,包括有地理驿站、蘑菇驿站、科学侦探驿站、“智+未来”驿站、科图驿站等,开设品牌活动26个,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普教育资源的需求。

  主持人: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再次感谢廖院长作客我们节目。时间关系,今天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声热线访谈室”节目到此结束,错过我们直播的朋友可以下载触电新闻app回看节目视频,也可以在“南方+”、学习强国等app上回顾精华片段。

  直播链接:https://m.itouchtv.cn/liveOb/63551?shareId=YRnDGR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