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技术经纪人驿站

南海勇当“中国氢能领头羊”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3日来源: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https://www.foshannews.net/h/139/20230404/601471.html

来源:珠江时报

 

3月31日,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开园暨飞驰科技新车下线仪式在里水举行,标志着“南海产”氢燃料汽车成功下线,填补了南海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的空白。

  4月3日,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成功摘得丹灶75780.41平方米地块,标志着“国家队”氢能百亿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将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进程,突破产业链“卡脖子”问题。

  两个百亿氢能项目陆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彰显南海氢能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3月27日,南海发布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推动形成具备自身特色、具有国内核心竞争力的氢能制造产业集群。

  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产业培育,南海已经集聚超130多个企业和机构,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与此同时,南海还形成以仙湖实验室为塔尖的金字塔式创新生态,“氢能第一区”的格局已经初显。

  补全产业链条

  实现氢能整车制造新突破

  未来的产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对于氢能产业而言,随着飞驰科技整车制造项目、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等项目的落地,南海正在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最全的地区。

  3月31日,南海举行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开园暨飞驰科技新车下线仪式,这是南海在汽车整车领域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突破。与以往大型汽车制造项目不同的是,该项目直指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制造,把氢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撑点。

  本次首批下线的飞驰新车为30辆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采用额定功率11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装载10支165L*35Mpa储氢瓶,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能够轻松应对各种运输环境。

  飞驰科技是国内第一批获得氢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飞驰科技依托其母公司美锦能源对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正稳扎稳打成为国内氢能源汽车赛道上的佼佼者。

  美锦能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炭生产企业之一,正致力于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供给商,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美锦能源氢能科技园,将打造集整车制造、氢能汽车核心装备生产、分布式绿电制绿氢和加氢母站于一体的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美锦能源的项目建设刷新了南海项目地块移交到成功开园的新纪录。该地块于2022年11月28日挂牌一期地,2022年12月28日由美锦能源全资下属公司摘牌,2023年1月31日完成一期地块和厂房的移交,3月31日基本完成厂区的装修和产线改造,美锦能源实现氢能科技园开园及飞驰科技新车下线。

  这意味着,该项目从地块移交,到园区开园,仅用了两个月。为推动项目的加快落地,南海区、里水镇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驻点办公,对项目进行统筹协调。

  一直以来,南海坚持锚定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当家,瞄准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定向招商落地。此次能实现百亿级项目的快速落地,不仅体现出南海对优质项目的“求贤若渴”,也体现出南海以雄师精神拼经济的激昂斗志和做好企业“店小二”的十足诚意。

  联手“国家队”

  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

  如果说,飞驰科技新车的下线,弥补了南海氢能整车项目的短板。那么,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的落户,则是核心技术产业化的一次突破,将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进程。

  4月3日,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成功摘得丹灶20公顷(300亩)地块,将重点建设膜材料、碳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生产线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初步建成集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示范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基地。

  2021年9月,我国首批三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落地,广东城市群名列其中,并由佛山牵头。广东示范城市群力争到示范期末实现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配套应用。其中,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是关键材料领域。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氢能产业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它是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专业从事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与高精尖产品研发的科技型企业。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已经打造了一支全国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其催化剂、膜电极、碳纸、膜材料、电堆组装实现了全部自主化,自主研发的PEM制氢设备工程样机完成生产调试。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国电投作为冬奥会国内唯一的燃料电池及系统供应商,携手宇通合作开发的1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表现亮眼。

  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为何选择南海?“我们从2018年开始与南海结缘,目睹了南海氢能产业自主化取得的发展,感受到南海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和定力。”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佛山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的牵头城市,是国内氢能发展的引领地区和先行者,打造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多、体系最完善的氢能运用场景。

  随着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的落地,必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加快集聚南海。

  持续深耕布局

  中国氢能第一区格局初显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不断,氢能源万亿赛道蓄势待发。为此,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氢能规划,央企、上市公司等竞相加码布局氢能产业。

  此时,南海提出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底气何在?得益于南海十余年的持续布局,南海已经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示范场景最为丰富、配套设施最为完善、政策体系最为完整的县级区域,南海还拥有省重点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顶尖科创力量,正致力成为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

  2022年12月底,南海氢能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信部组织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体现出国家对南海氢能产业集群的认可。

  目前,南海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燃料电池及系统(即电堆、双极板、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8大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环节的地区,也是全国燃料电池及系统生产企业最多的地区,落户企业和机构的数量超130多家,项目涉及院士11位,拥有9家不同技术路线的燃料电池及系统生产企业。

  南海氢能产业的聚集,不仅体现在项目数量,更体现在项目的含金量上。南海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氢能头部企业的落户,成为了国内氢能发展的热土。

  比如,落户的项目中,清能股份、韵量燃料电池、爱德曼为近三年全国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前五的企业;飞驰汽车连续3年氢能重卡销量排名全国第一;中科嘉鸿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公权团队国内唯一的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电源技术产业化企业;国电投是央企中唯一进入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堆生产领域的企业,投资规模100亿元的质子膜、碳纸和燃料电池生产项目落户南海;美锦氢能投资119亿元在南海打造整车制造、核心装备生产、加氢母站为一体的氢能产业集聚区;济平新能源的催化剂产品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是全国第一家公斤级量产催化剂的企业;鸿基创能由叶思宇院士领衔,是国内最大的膜电极生产企业;康明斯拥有全球技术领先的质子膜电解水装备生产技术。

  此前,氢源供应紧缺,用氢成本较高,是制约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今,南海通过发电项目技改、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方式,积极探索推进各种不同工艺和技术路线的制氢项目落地建设,这一局面将得到改变。

  据了解,相关项目投产供氢后,南海的氢源总量将超30吨/天,有望满足区内氢能企业的需求。其中,南海煤炭超临界水气化热电联产技改项目及配套副产氢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将落地郭烈锦院士团队多年研发的“超临界水蒸煤制氢”技术。通过煤炭超临界水气化热电联产副产氢技术实现制氢,项目可实现氢气产能约6300吨/年。

  与此同时,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项目,利用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餐厨垃圾、渗滤液产生的沼气,以及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铝灰处理项目中的富氢气体作为原料气进行制氢。按照设计,该项目将年产约2200吨氢气,加上已有的5座加氢站,将大大提高南海氢源供应量。

  敢闯敢创新

  为中国氢能产业探索南海路径

  南海的氢能担当,不仅在于产业链条,还体现在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示范运用的先行先试上,致力为中国氢能产业探索南海路径贡献力量。

  回顾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历史,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在此诞生,南海成为我国氢能产业的试验田:包括出台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政策,建立国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建设全国首座商业化加氢站、首座油氢合建站,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打造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等。这些全国第一的背后,是南海干部“敢闯敢为”精神的写照。

  创新是第一动力,南海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2018年,南海在丹灶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仙湖氢谷。2019年,佛山仙湖实验室落户仙湖氢谷,已形成以院士为核心,国家级高端人才为骨干的150人的高层次、高水平研究团队。

  仙湖实验室已经积累了一批自主可控且走向产业化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光伏制氢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印刷制备技术原创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产生重要国际影响;成立国内首个“先进零碳燃烧技术联合创新研发中心”,成功烧制全球首块采用零碳氨燃料烧制的瓷砖。

  南海既无先天资源禀赋,也不具备海港、海岸线等区位优势,一度缺乏大型央企国企、高等院校等配套,凭何担当氢能发展的先锋军?答案是前瞻布局的战略眼光,十四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和先行先试的敢闯精神。

  2009年,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丹灶,开启了南海与氢能的“牵手”。10多年来,南海对于氢能产业的培育发展从未间断。尤其是从2017年起,南海连续6年把发展氢能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计划,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南海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战略定力,不断地持续投入,这是南海氢能产业能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邹志刚看来,氢能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推动氢能多元化场景示范应用,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先行区域,近年来,南海氢能产业发展从示范层面走向多元化商业应用层面。在氢能布局中,南海把“氢车”“氢社会”“氢社区”等多元化商业应用作为重点方向,发力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自行车等交通领域,叉车、备用发电等工业领域,以及“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等建筑领域,开创性推进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和多领域减碳。

  事实上,南海已位居全国氢能产业应用的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底,全区推广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达939辆,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32条,在建氢能有轨交通线路1条,行程总里程累计3500多万公里。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南海的目标是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从而带动南海区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进程。

  十四年磨一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干别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没有先例,我们可以创造先例”,可以说,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靠的正是这股“闯劲”和拥抱“长期主义”的耐心和决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南海的氢能产业发展已经“杀出一条血路”。借着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只要继续敢“闯”敢“创”,继续发扬南海雄师精神,南海氢能产业必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