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本院新闻

【潮新闻】15座万亿城市竞逐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试”是什么赛道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8日来源:综合管理部

潮新闻 记者 郑信鸿

中试,一个颇令人感到陌生的词,今年却逐渐“火”起来。年初,“推进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之前,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近日,佛山提出到2026年建设超100家中试平台,到2030年建设中试平台超200家。潮新闻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我国已有15座万亿GDP城市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中试。

从中央到地方,为何密切关注中试,高水平中试平台又应如何建?

央地政策推进

万亿城市竞逐

所谓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即中间阶段的试验。它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也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比如,一个企业要开发新项目,基本要进行三步:实验室试验、小试和中试。小试是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中试是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中试成功后,产品基本可以进行量产。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加持,中试逐渐成为各地推动成果转化的推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的建设。稍早前,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

而在地方层面上,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建设西部中试中心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聚集100个重点中试平台,服务500个重大中试项目;佛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试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6年,建设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中试平台超100家……

15座万亿GDP城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中试”的规划。制表: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潮新闻记者梳理,今年我国已有15座万亿GDP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中试。透视这些中试分布城市,潮新闻记者观察到两个特点:一个是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北京、上海、武汉等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另一个是苏州、无锡、佛山等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大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大量制造型企业。

破局中试产业,这些城市也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城市正创建以产业需求、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体系。

从样品到产品

跨越“达尔文死海”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有着难以跨越的“达尔文死海”——从理论研究走向产品市场的中间地带。

输入设计图纸,就能对不同产品进行高精度的“柔性制造”;让产品工业设计的“所想”即“所见”……在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下称“精密仪器中试平台”)内,不同城市的精密仪器零部件产品,正在被验证或生产出来。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中试平台。潮新闻记者 郑信鸿 摄

在近日举行的全市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佛山为5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进行首批授牌。

作为其中一家中试平台,佛山产研院于去年10月建设了精密仪器中试平台,主要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中试、精密测试等中试验证服务,解决精密仪器从实验室到商品化“死亡之谷”难题。

而在全国六大科教中心之一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丁明跃教授正向来访专家介绍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由丁明跃教授团队于2016年研发出的全国首台大型3D超声断层像设备将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注册审批,获得进入市场。

丁明跃教授在向来访专家介绍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受访者供图

丁明跃告诉潮新闻记者,与传统手持反射式B超设备不同,试验者将手臂伸入环中,仅数秒,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血管、神经、骨头的三维实时图像。“在产业化过程中,我们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通过接入中试平台,让设备走出实验室,穿越‘死亡谷’。”回顾从实验室样品到形成标准化产品,丁明跃感慨万千。

而摊开万亿城市版图,探索中试发展的还远不止佛山和武汉。例如:无锡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落地中试产线;北京利用优质丰厚的科教资源,将中试引入高校;深圳、长沙等出台关于支持中试的资助政策……

聚焦产业所需

打造高水平中试平台

今年以来,不同领域的中试平台加速涌现,推动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迈向应用场。然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对资金、人才和技术都有较高要求,如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试平台?

日前,成都发布的《实施方案》提出,以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为突破,梳理发布中试图谱、需求清单、供给清单,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等精准布局建设中试平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石碧看来,这提供给创新者一个更小风险试错的底气。“中试平台能发挥承上启下的优势,向上,链接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向下,匹配企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孵化出新产品和新动能。”石碧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谢素原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在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水平足够高,但没有领军的、高端的材料企业是挑战,“如果将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衔接起来,将非常有前景”。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分布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佛山等城市的中试平台,主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

谢素原表示,中试平台一头连接着创新,一头连接着产业,要重点对有力推动技术迭代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给予支持,加快转化为产业应用。

经过中试的产品,其成功率远高于未经中试的产品。”谢素原进一步指出,通过中试,可以显著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33732&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