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本院新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他们在禅城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谈起半个月前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下称“有研广东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研究室主任王荣跃依然心潮澎湃。会上,作为“佛山卓越工程师”的代表,他站在了舞台的C位。

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王荣跃获得佛山“卓越工程师”荣誉。戴嘉信 摄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室主任张冠文同样满面春风。龙年伊始,他在禅城创立的公司,迎来了市、区领导的陆续来访和关怀。

上述两位都在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国产化替代,致力于跨越科研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科学的春天’正扑面而来!”今年,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都在聚焦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融合聚变。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抓科创服务,聚力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做大中试孵化品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这给了科学家极大的信心。他们努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为禅城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定要突破‘卡脖子’难题!”

走进有研广东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研究室,王荣跃埋首于各种瓶罐、试剂和仪器当中,这是他回国两年来的常态。

他在海外留学工作近十年,曾获某知名实验室材料科学家的终身职位,并在众多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也获得不少国内外专利。

到国外发展这么多年,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出力。”舍弃海外优渥的工作回国后,王荣跃入职有研广东院,举家南下来到佛山禅城,一心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眼前毫不起眼的黑色粉末,便是王荣跃团队苦心研制的新型铂基合金催化剂,在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用量不多,却发挥着“引爆”能量的关键作用。

数据显示,若一年生产50万辆燃料电池车,催化剂在整个系统中所占成本高达40%。然而,这一技术一直受制于国外,国产化率仅有20%。

王荣跃研究致力于推动燃料电池催化剂国产化。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卡脖子’技术。”王荣跃说,目前进口的铂基催化剂普遍应用贵金属铂,使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而国产化的重点,就是在保持催化剂高活性的同时降低铂的使用量。

同样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张冠文团队也在禅城实现了精密仪器国产化替代的突破。

精密仪器涉及多种核心关键技术,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用于大型装备故障预警与诊断的油液光谱仪,长期依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张冠文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从事光谱仪器的研发。

2020年,在广东省科学院支持下,张冠文带领着团队在佛山成立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之路。

谛听,是《西游记》中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可以辨认世间万物。张冠文取其名并印在公司产品上,寓意国产的油液光谱仪能辨明好坏,实现精准检测。

中科谛听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分析,采用双向激发高重复率火花光源等技术,通过分析装备的润滑油、液压油等油液中所含金属磨损颗粒的成分和含量,对大型装备的早期故障进行预警与诊断。

中科谛听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可对大型装备的早期故障进行预警与诊断。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油液中百万分之一含量的极微量金属,我们1分钟左右就能出结果。”张冠文说,自主研发的仪器有效打破了相关油液检测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像王荣跃、张冠文这样的科研攻关故事,在禅城还有很多。

曾任光学巨头卡尔蔡司资深研究员的安林,研发出定价仅为进口一半的国产高端眼科成像设备;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博士姜南回国创业,引进国际一流功率半导体测试技术体系,填补国内空白。中山大学教授王凯开发出国内首个基于薄膜半导体工艺的传感器芯片……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扎根禅城、埋头苦干,只为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核心技术落地,挺起中国自主创新的脊梁。

跨越科研成果转化“死亡之谷”

放眼全球,科研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是一道普遍性的世界难题。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直存在巨大的鸿沟,业界甚至无奈地称为“死亡之谷”。

中试与验证生产是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也是科技成果变为生产力的“转化器”。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张冠文对此深有体会。早在2014年,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纳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并完成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但一直难以产业化,导致成果迟迟未能转化落地。

历经4年的摸索,第一代样机终于开发出来,但张冠文并不满意。“顶多是一个实验室装置,从产品的角度看,还有很多不完善。”

王荣跃也面临着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产品的难题。在他看来,燃料电池催化剂实验室研究很多,但真正能将试验品放大,且满足客户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却是凤毛麟角。

对于自己研发成果,王荣跃早就画好了产业化迭代的路线图:一代产品实现国产替代;二代产品在一代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改进,减少铂用量,成本要降低2-3倍;三代产品的成本更要呈数量级下降;四代产品要往零铂方向发展。

在有研广东院的支撑下,目前一代产品已顺利完成中试,实现百克级别的宏量制备,客户试用后反响良好。

这比王荣跃预想中要快。他原来设计的产品研发推广周期为五年,其中第三年才对接市场,如今从研发到对接客户,仅用了一年多。

而就在张冠文苦恼和迷茫之时,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伸出援手,让他重拾希望。

佛山产研院依托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帮助创业团队开展工程化开发、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可靠性验证、生产环境测试、供应链控制等环节,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由广东省科学院牵头建设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落户禅城。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不仅如此,佛山产研院通过“伴随式”孵化服务解决团队创业难的问题,协助项目团队进行股权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和公司运营管理等,推动团队从广州迁到禅城,落地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实现批量化生产,并获得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立项。

现在看到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已是第六代产品,张冠文凭此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决赛铜奖。成立短短3年的中科谛听也跻身行业头部,每年营收保持40%-50%的增长。

重点平台引领打造中试乐园

王荣跃、张冠文等的故事说明,中试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环节,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今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广东,也在谋划强化产业中试能力支撑。

在佛山,龙年开工第一天,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号角。市委书记郑轲提出,将布局五大中试平台、十大转化平台。

这十五个科技创新平台中,禅城占了三个、分量不轻。近期,由广东省科学院牵头建设的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也落户禅城。平台系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主要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中试、精密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中试验证服务。

张冠文也是该平台的技术专家,他希望,帮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品化,跨越“死亡之谷”。

除了中试平台,佛山产研院的技术经纪人团队,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角色。

佛山产研院是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于2018年共建的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基地,也是省科学院在省内设立的首个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

佛山产研院针对佛山产业发展需求,引入相应的科创团队,提供育成孵化、资本运营、科技增值等服务。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介绍,针对佛山产业发展需求,该院会引入相应的科创团队,提供育成孵化、资本运营、科技增值等服务,并派出技术经纪人,开展“伴随式”孵化,给予股权投资、专业服务等支持,让科学家在当地扎根、茁壮成长。目前已成功孵化中科云图、中科谛听、能芯半导体等100多家科技企业。

今年1月,佛山产研院还发起成立了禅城区技术经纪人联盟。“在技术供需两张网之间穿针引线,希望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经纪人才。”殷红军说。

日前召开的禅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大抓科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委书记严冰指出,要发挥有研广东院、佛山产研院、创新药转化中心等重点平台引领作用,做大中试孵化的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乐园。壮大技术经纪人联盟,链接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牵引更多新生企业落户禅城。

作为全区科创平台聚集地,佛山高新区禅城园正以转移转化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禅城落地。园区管理局局长屠强表示,通过发展中试产业,构建技术育人孵化体系,让更多科创资源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岭南处处是春天。新的一年,科学家们怀着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满怀豪情、大干一场。

来到广东,才知道春节何以为‘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向海内外人才发出邀请:“让我们一起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王荣跃颇有共鸣。今年他再度选择留在禅城过年,这里舞龙舞狮的活力,更能激发起科研攻关的斗志。

同样踌躇满志,张冠文计划进一步提高精密仪器的国产化替代率,并加快推动公司产品走向全球。

自主创新、科技报国,更多科学家的“春天的故事”将在禅城发生。

南方+记者 罗湛贤

通讯员 韩梅

供稿:宋世豪

审核:向良

审批:唐敏

发布:宋世豪

综合管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