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这五年
粤来粤精彩 科技创新的“粤式”范本
记者 / 陈炯如 解祥稳 叶志豪(实习)陈劲
来源 / 南方财经报道
日期 / 2022-05-21
广东是全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经济大省,而科技创新是全省经济保持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王牌力量”。《南方财经报道》报道了省科学院科技创新的“粤式”范本。
高新技术企业在广东 五年诞生3万家的秘密
在佛山一家初创企业内,创始人王凯正带领团队开展新的技术攻关,他们所生产的传感芯片主要用于水质检测和农业领域,而且他们已经与美的达成了合作协议。但谁都想不到,这家企业成立时间还不足7个月。
□ 王凯 中山大学教授 广科知微创始人:
初创企业“九死一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总结三条是因为缺钱 、缺人、缺客户。
王凯是中山大学一名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感与成像技术。按照他自己的原话说就是,在研究方面他是专家,但对于办企业完全是一名小白。而广科知微之所以能顺利孵化,主要得益于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保姆式服务。
“首先帮助我们融资,也带来了我们天使轮的融资。第二 是我们需要客户和市场推广,这块可以帮我们找客户,对接政府 、对接企业资源。同时 ,通过我们在这个国家级孵化器,有一些人才的聚集效应。我们未来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利用这个平台 ,也能招到合适的人才。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支持我们做管理 ,给我们很多建议。但是又不是深入地控制这家公司,所以我们叫做保姆式、 陪伴式。”
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于高水平人才,广东始终求贤若渴。截至2021年底,省重大人才工程引才项目已经实施八批次,引聚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带动全省集聚全球科技人才超6万人。2018 年底,姜南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便回国加入了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并成为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他之所以把企业落地在广东,看中的更多是“落地速度”。
□ 姜南 广东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时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人才服务的特性,考虑更多的是落地以后能不能实现,可不可以尽快实现,可不可以更完美实现。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广东省不仅仅有政策的支持,有资金的支持 ,也有产业链的支持,所以我们选择落地在珠三角。
姜南对比了上海、合肥等多个城市,最终,广东以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吸引了他,这也更有助于他将自己的技术实现产业化。
广东省是以产带研,跟上海 、合肥那种以研带产不太一样。高校很聚集的地方,老师有很多想法,可能有1000个想法,但是里面只有两三个想法,能够真正落地。但是在广东省的话,是企业提出100种想法,希望高校的老师来支持,所以落地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粤式科创这样做!
打通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成果如何实现产业化,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为了助力培育了一批创新标杆企业,形成了广东企业“千军万马齐创新”的局面,广东也在不断探索科技孵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广东特色的孵化体系。
□ 肖仁俊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我们省科学院计划,依托于省科学院现有的资源条件,会在全省各个地级市,建立类似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更直接的把科研人员引导到生产第一线,引导到科研应用的第一线,从而让他的科技知识跟我们的产业结合,能够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在2018年成立之初,其定位明确指出要加速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佛山产研院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投资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这些成果,主要归功于研究院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培育、投资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
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的过程中,它做的事情是补科学家的短板。比如说科学家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基于他的技术研究 、创新发明。但是他对公司的财务、 法务、 专利、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还是有短板的。那么从组织形态上来说,我们也有四部门多中心。我们四部门多中心的设计,就是保障科学家创新创业。我们有综合管理部 ,有战略风控部,有研发孵化部, 有资本运营部,来保证科学家创新团队的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军”的研发实力,广东省科学院在全省各地市设立17个研究院,直接服务于当地产业经济。但是科学家的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需要种子轮、天使轮的启动资金,科学家创业还需要专门的技术经纪人,为他们对接市场资源,找准产品研发方向。
科学家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他有一种希望是能尽善尽美。他完全理想化的去做创业的时候,实际上他这时候产品得不到社会认可,他生存不下来。那么这样的话 我们就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个比较契合于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叫产品1.0。那么在过程中1.0使他得以生存了,然后符合市场运行规则了,然后我们同时给他赋能,然后到2.0、3.0,这样的话就度过了创业死亡期的阶段。
在科学家和经营者合作的模式中,如何确保科学家的利益不被稀释?广东省科学院用“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机制,确保科学家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部分股权在一定时期内不被稀释,尝试破解“一方不懂经营、一方不懂技术”的问题。
因为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经历去做科学研究,他很多科研成果要进行产业化的过程中,他的利益必须得以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股权结构设计,来实现技术持有人的利益不被稀释。同时我们也把相关联的社会资本,也作为一个要素考虑进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利益捆绑和利益共享,从而保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粤式科创这样做!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
广东的产业化转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以产带研、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成为了创新成果转化的温床,但在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上,广东又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呢?
姜南认为,广东省更加注重实际,所以它的步伐不会太大。它在创新方面会有所欠缺,因为他不会产生太多突破性的企业,他们都是产业链的延伸,或者发展型的创业公司。
为了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广东也将组织实施第三批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加大财政支持,促进多元投入,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本文为编者节选,原报道链接: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521/herald/6b33c5681b37218cceb4d168ac9cd159.html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5zMeza-TkJKtVYpaiXv7A
通讯员:宋世豪
审核:陈劲
批准:唐敏
发布:宋世豪
(综合管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