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本院新闻

广东省科学院力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融合 推进科技创新与孵化育成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9日来源: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

89日,《南方日报》刊发文章《广东省科学院力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融合 推进科技创新与孵化育成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86日,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87日,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这是省科学院与当地政府携手打造的新型政产学研创新基地和专业科技孵化器,探索通过人才+项目+平台+金融的模式,将科技优势与产业优势有效嫁接并叠加放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转化通道。

近年来,省科学院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强化源头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的路径模式,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力促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集聚创新资源

    助力提升广东创新能力

作为全国省级科学院的排头兵和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省科学院把全院工作主动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去谋划和推进,布局实施创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计划,集聚创新资源,奋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担当作为。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目前在职员工4000多人,全职院士4人,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通过实行杰出科学家”“百人计划”“千名博士(后)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科学规划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培养集聚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打造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同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凝练优化学科领域,部分领域实现领跑。组建了24个直属研究机构,形成了基本覆盖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与健康、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装备与制造、电子与信息和智库与服务六大科技创新板块。实施支撑性战略性研究能力提升行动,集学科交叉和集成、关键重大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部署培育一批重点领域研究方向,部分领域实现了规模效益的较大提升,正在实现从跟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补短板、强弱项,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提升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目前拥有各类科技平台196个(其中国家级19个,省部级143个),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广东全行业全产业链条。特别是由院士牵头,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团队和技术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推进院属省新材料研究所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及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共建了中乌研究院等5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依托院属广州地理所组建地理空间智能与大数据创新创业团队,在无人机智能控制、激光点云分析处理、遥感影像自动化识别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解决了无人机在地理信息行业应用中的技术瓶颈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领衔,联合香港、澳门地区高校、省属高校和研究机构,构建面向大湾区生物健康领域的创新中心,提升广东在生物健康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合作,协同推进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尤其是在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科技合作方面,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和观测协同,以珠江口迁徙鸟类为研究对象开展粤澳两地鸟类联合监测,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环境特色和突出问题,开展水资源、土地、大气、生态和人类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监测和基础研究,为大湾区生态安全保障和空间优化提供基础科技支撑。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推进与广州市共建大湾区国际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推动技术育成、企业孵化和产业集聚,为大湾区国际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平台。积极与港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在省科学院或港澳地区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目前院属研究机构与港澳地区院校合作的项目达40多个。

    聚焦区域需求

    打造地方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组建新的省科学院,是我省主动应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围绕省委、省政府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省科学院积极发挥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作用,在强化源头创新的同时,增加科技有效供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积极打造地方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刚刚成立的佛山研究院和梅州研究院是省科学院打造新型政产学研创新基地和专业科技孵化器的积极探索。佛山研究院重点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健康四大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做好服务,还成立了院士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实体机构。

对接核一带一区区域产业和技术发展需求,省科学院科学布局科技力量:

围绕先进制造,支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除了与佛山市共建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还与珠海市共建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和航空航天装备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设金湾空间智能科创园;与中山、江门、阳江等市共建分院、企业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推动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中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共建中德装备技术研究院等。

围绕绿色健康,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振兴发展。共建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服务老区苏区发展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成果创新转化与技术育成体系,协同推进功能微生物与大健康(蕉岭)研究院、粤科新材料与绿色制造研究院和富硒生物(蕉岭)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河源市共建河源研究院,助力打造电子信息和绿色健康产业集群,协同推进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积极参与种业小镇建设,推进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果蔗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发展;与湛江市共建湛江研究院,助推海洋科技和海洋强省建设。

支撑污染防治,服务重点区域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针对粤东地区典型重污染水体治理,开展练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服务。推进在韶关强化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南岭生态发展等的技术支撑,助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建设野外长期定位科学观测研究站。与各地农林部门合作,持续强化病虫害实时监测和防治,同时推动高效循环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强化技术集成,合力构筑协同创新体。依托全国科学院联盟,与中科院、各省级地方科学院开展平台、项目、技术等实质性合作;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建立分支机构,创新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强化院属研究所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技术集成和联合创新;与地方重点龙头企业结对,建立企业工作站近20家,助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年均服务企业2万家(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4万家(次)。

与此同时,按照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深入推进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科技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产业化。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省科学院2017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在全国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8位,在研究开发机构中排名第10位。

 

原文链接地址: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08/09/content_7815750.htm